56.“铁血政策”主沉浮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56.“铁血政策”主沉浮

——1866年的普奥战争

普奥大战又称七国战争,是近代战争史上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进行的王朝战争。普鲁士的胜利为其最终统一德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战争的结局也改变了德意志的内部面貌。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邦国之中,奥地利历来居于领导地位。1848年3月,德意志联邦的各邦代表,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预备会议。会上,对以谁为核心组成统一的德国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多数代表主张,应由奥地利领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大德意志派”;少数代表认为,应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由普鲁士领导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小德意志派”。此外,也有若干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主张,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各派都固执己见,不肯妥协。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两个大邦国即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则变得更加尖锐和公开化。于是,王朝战争成为德国统一之路。

1861年1月,普王威廉一世登上宝座。他为了实现兼并全德的目的,立即扩充军备。同时,任命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罗恩为军政部长,毛奇为总参谋长,着手进行军事改革。1862年,又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这一任命,标志着普鲁士加快走上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之路。俾斯麦竭力推行“铁血政策”。他认为,要解决德意志民族矛盾,只有用铁和血。

普鲁士经过全面战争准备,到1866年上半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寻找战争借口。6月14日,德意志联邦议会以9比6的票数通过了反对普鲁士的方案。俾斯麦立即授权普鲁士公使声明:联邦议会无权以这种方式对待它的成员,并坚决要求解散联邦议会。同时,向萨克森国王、汉诺威国王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接受普鲁士提出的《联邦改革纲要》,并且允许普军自由通过他们的国土。这些,都遭到上述国王的拒绝。至此,任何外交谈判都已无济于事。6月17日,奥地利首先发表宣战书;18日,普鲁士接着对奥宣战;20日,意大利按照意普盟约对奥宣战。普奥大战终于在俾斯麦的策划之中揭开了序幕。

普鲁士方面,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为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他根据自己领导制定的作战计划,利用先进的铁路运输线实施战略输送,使用先进的电报手段进行统一指挥,从而克服了远距离机动所带来的困难,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25万余兵力和800门火炮集结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使之在宽约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结和展开。整个战争行动在南、西、北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北线波希米亚为主战场,它决定着整个战争的命运。

南线意大利战场由奥意军队交锋。战事一开始,形势就对奥地利有利。本来,意大利拥有一支人数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它由国王维克多——厄曼纽尔二世亲自统率,主动向阿尔布特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出击。可是,6月24日两军在库斯托查发生的第一次会战中,意军竟被打得惨败,以致达到无力再战的程度。俾斯麦对自己的盟军如此缺乏战斗力感到十分恼火,但却无可奈何。意军的惨败使普军迫敌两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不能实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