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拉宾“以土地换和平”的外交努力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最新章节。

95.拉宾“以土地换和平”的外交努力

1995年11月4日深夜,一条从地中海之滨传来的噩耗让整个世界惊呆了:中东和平缔造者之一、以色列总理拉宾被暗杀了!以色列全国立即陷入一片空前的悲痛气氛中。人们以各种形式悼念着这位和平斗士。电视、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哀乐,播放着拉宾生前的活动、讲话录像、录音,播放着人们回忆与悼念他的访谈及文章。拉宾遇害的特拉维夫金斯广场,被改名为拉宾广场。在长达一两周的时间里,这里一直聚集着成千上万的自发前来悼念的人群。每到夜晚,人们席地而坐,点燃手里的蜡烛,形成一片闪烁而璀璨的星海。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低唱着一首叫《拉宾,好人》的歌。

拉宾于1922年3月1日出生于圣城耶路撒冷,父母都是俄国犹太移民。青年时代的拉宾立志农业救国,在农业中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攻读灌溉工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声使他的梦想破灭了,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反对轴心国的战斗。战争使他的军事才能得以发挥,1964年就任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中,他指挥以色列军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他的战绩赢得了以色列人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为阿以矛盾埋下新的火种。1968年1月拉宾退役从政。1974年1月他当选为议员,1974年当选为工党领导人,并出任内阁总理,1977年4月因其夫人非法在美国存款一事而辞职。

1977年4月以前的拉宾,不用说是一位主张同阿拉伯世界对抗的强硬派。以色列《国土报》曾援引拉宾的话说,他梦想“加沙地带最好沉入水中”。

1977年拉宾的政府垮台后,拉宾开始对自己以及以色列国家的过去进行深刻的反省。他看到,长期的阿以战争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财产、资源损失,还留下了严重的政治后果,数首万巴勒斯坦人离乡背井、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也成为造成包括以色列国在内的整个中东地区的长期动荡的一个重大根源。但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从宗教和历史的观念出发,却一直坚持被占领土的合法性,并主张兼并约旦河西岸,强调“以和平换和平”的方针;左翼力量则从现实和可能出发,认为在保证以色列安全的前提下,在被占领土问题上应作出让步,主张“以土地换和平”解决阿以之间的争端。

战争是最好的学校。拉宾也终于认识到解决矛盾的最终办法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和平是历史的潮流,以色列只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对抗和战争是没有出路的。从此,拉宾就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向为实现中东和平而斗争的努力之中。

1984年9月至1990年,在工党与利库德集团组织的联合政府中,拉宾担任国防部长。1992年2月,拉宾再次当选为工党主席,1992年6月,拉宾击败了右翼集团领导人沙米尔,出任以色列总理,为中东和谈带来了新的希望。

1992年7月13日,拉宾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宣布:“和平与安全”问题将是新政府的当务之急。他强调,他的政府将把中东和平及结束阿以冲突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采取现实、灵活和大胆的步骤来推动中东和谈。他在全面寻求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同时,重点放在解决巴以之间的问题,实现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的自治。他上台伊始,即向阿拉伯国家发出“令人目眩”的和平攻势。他表示愿意邀请约旦国王、叙利亚总统和黎巴嫩总统到耶路撒冷讨论和平,他也准备去这些国家访问。

1993年9月13日,拉宾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上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协议》,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同阿拉法特握手。整个世界都为之欢呼。

1994年5月,拉宾又派谴外交部长佩雷斯赴开罗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实施巴以原则宣言的第一阶段协议。

同年7月25日,拉宾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华盛顿签署了《华盛顿宣言》;10月26日以约两国正式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紧接着,以约双方于11月27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至此,以约关系实现了完全正常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