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帕格森

萧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亨利·帕格森

亨利·柏格森1859年10月18日生于法国首都巴黎。柏格森小的时候,他的一家曾迁居英国伦敦数年,这使他小时候就学会了英语。他9岁时又随父母回到巴黎定居。柏格森脑袋硕大,聪明颖悟。中学时他数学成绩超过一般同学。中学毕业前夕,他在数学班应征写了一篇论文,获得数学奖金。由于他解题有特殊创见,《数学年报》破例全文刊登了这篇论文。

柏格森不仅有数学方面的天赋,在语言学方面也有高超的悟性。他听到生动的言辞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共鸣。中学毕业后他踌躇徘徊,是学理科考高等工艺学校呢?还是学文科考高等师范学校?最后他决定学文科,于是1878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仍保持着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读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著作,成了斯宾塞的信徒。他相信机械唯物论。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无神论者。”有一次,他当班里的图书管理员,没有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老师责怪说:“一塌糊涂,你们的图书管理员的灵魂可会安宁?”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喊道:“柏格森没有灵魂!”3年之后,毕业时柏格森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合格教师资格证书。

大学毕业后柏格森先后担任了几所中学的教员。同时抽机会到大学里担任临时讲师,在任中学教师期间,他曾仔细研究了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哲学著作《物性论》,研究成果发表后,对唤起青年研究古典文学的兴趣起了重大作用。在深入进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他撰写出第一部哲学著作《意识的直接材料》(20年后英译时书名改为《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年他将此书提交巴黎大学应试,获文学博士学位。

1898年,39岁的柏格森回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讲师。1900年柏格森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兰西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直属国家教育部,以自由讲座形式传播知识的最高学府,内设哲学、理科、文史三大部,共数十个讲座。柏格森先后任古希腊哲学讲座、现代哲学讲座主讲20年。他的讲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思想深邃、文辞美妙、论辩有力、姿态优雅,他的讲演牢牢地吸引住听众,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灵,令听众赞叹倾倒。他讲课时,常常在开讲前两三小时就有人赶来等候,听课者有教授、大学生、神职人员、政府官吏、军官、社交女人,有法国人,也有外国人。不仅课堂上座无虚席,而且门口、窗户、甬道、讲台边都挤满了人。柏格森讲演时,听众寂然无声,犹如在教堂里祈祷。讲演完毕,听众报以狂热的掌声。1921年,柏格森62岁,退休。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柏格森被选为全国最高名誉学术机关“国家学院”的“道德学与政治学学士院”学士、“国家学院”的首脑部分“法兰西学土院”学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