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卡—50直升机
卡—50(原编号为卡—136或卡—34)是前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新型共轴反转旋翼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给予绰号“噱头”。卡—50于1977年完成设计,原型机于1982年7月27日进行首次飞行,1984年首次公布,1991年开始交付使用,1992年底获得初步作战能力,该机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
据卡莫夫设计局证实,“噱头”不是空战直升机,而是一种用于压制敌方地面部分火力的突击武装直升机。卡—50被选作俄罗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机。除能完成反坦克任务外,还可用来执行反舰/反潜、搜索和救援、电子侦察等任务。设计局还准备研制卡—50的双座教练型。
美国国防部对“噱头”所作的评论中说,“噱头”具有明显的空中优势,目前西方还没有与之相匹敌的直升机。卡莫夫设计局正准备为“噱头”换装西方发动机、电子设备和武器,以打入西方市场。为提高生存能力,卡—50采用了红外抑制技术、红外诱饵撒布装置和装甲。据说该机比美国的武装直升机“阿柏支”便宜得多。
旋翼系统3片桨叶共轴反转旋翼,旋翼桨尖后掠。这种旋翼桨叶技术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前行桨叶概念”(ABC)不下上下。由于采用共轴反转旋翼布局,不再需要尾桨,从而省去了尾桨和一整套尾桨传动和操纵装置,大大提高了卡—50的战斗生存性。发动机全部功率都可用来驱动旋翼。
机身机身较窄,具有很好的流线型,机头呈锥形,机头前部装皮托管和为火控计算机提供数据的传感器。机头下方装有探测器舱。机身两侧有短翼,每侧短翼下有两个挂架,可挂导弹或火箭弹,也可吊挂外部油箱。
机身的主结构部件是一个1米宽1米高的盒形梁,旋翼减速器和发动机都装在梁上。后机身上有带端板的水平尾翼。后机身/尾梁逐渐变细,末端装有较高的垂尾。尾梁是不承载结构。卡—50结构重量的35%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
尾部装置平尾装在尾梁中部,有3个垂直安定面。
着陆装置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减震能力是俄罗斯标准直升机起落架的3倍。
动力装置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BK涡轮轴发动机,功率2—1618千瓦(2—2200轴马力)。
座舱驾驶舱采用承载的双层装甲结构,装卡—37上采用的零—零旨射座椅和旋翼抛投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直升机的生存力。驾驶员座椅安装在复合材料蜂窝/铝合金构架上,硬着陆时可以减震。
机载设备装有红外抑制器,红外假目标投放器,防弹装甲。驾驶舱内装有平视显示器和头盔瞄准器。
武器机身右下侧短翼下炮塔内装一门单管2A42型30毫米机炮。短翼挂架上最多可载16枚激光制导AT—9“旋风”反坦克导弹,射程8~10公里,或80枚S—8无制导火箭弹。
外形尺寸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家兄嬴政,谁敢杀我?》【我读屋】《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大道朝天》《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轮回乐园》《从行星总督开始》《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渣攻改造,BE改写HE》《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