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湘江两岸大围歼
红八军团在宁远、道县间阻击一直尾追其后的敌军周浑元纵队,掩护中央纵队及红五军团通过潇水后,作为中央红军的左翼,于24日拂晓也由道县过河,随红九军团向江华、永明前进,掩护主力突破敌人重兵扼守的第四道封锁钱,准备于全州、兴安间渡过湘江。
形势十分严重。蒋介石为了实现其全歼中央红军的梦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和湘、粤、桂数省敌军之精锐,以四十多万大军分三路沿湘江和湘、桂公路对红军实行堵截:面对敌人重兵云集的第四道封锁线,同志们忘却了一路苦战的艰辛疲惫,准备迎接这一场即将来临的恶战。
从11月27日起,三军团在左翼灌阳、新圩和桂军打了几天几夜。由于一、三军团同时在两翼强占要点,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里地的湘江两岸,在此区域,甚至有四处浅滩可以涉渡。中央军委纵队也已于27日到达灌阳北的文市、桂岩一带。如果当时仍决心抢渡,由桂岩到最近的湘江渡点,只有160里地,采取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到达,仍有可能以损失较小的代价渡过湘江。但是“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却没有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他们仍然让人们抬着从中央根据地带来的坛坛罐罐,按常规行军,每天只走40-50里,足足走了4天,才到达湘江边。使前线战士为了掩护任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次过境的红军,完全是循着肖克将军所走的旧路。仍旧从灌阳清水关入文市,经全州县属的两合圩、石塘圩、麻子渡,由凤凰嘴一带徒涉过湘江,经咸水入洛江、西延出城步。红军过境的日程,大约前后为时一星期之久才通过完毕。
新桂系集团对待这次红军过境的方案,在“防共”会议上,白崇禧已明白地指出:只要红军不侵入广西内地就行了。谁都知道肖克将军所率的红军先遣队已深入贵州内地,其后续大队当然是循着先遣队所走的道路前进。从白所说这些话,无疑地是:明则“反共”,暗则防蒋。他们深深地懂得:红军在江西反包围,把蒋介石几十万新式装备的反动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蹶不振,新桂系全部兵力只有十七、十八团人,比蒋介石差得多,和红军较量,不啻以卵击石;同时,这点本钱赌光了,政治生命也就完蛋了。因此,当红军进入广西时,新桂系就把这十多团人摆在红军经过路线以南各地区,只作监视的状态,有些虽然与红军侧卫或后卫部队小有战斗,但一经接触,桂军即行溃退。他们并不是怕红军侵占广西,而是怕蒋介石“明取西川,暗夺荆州”而已。
11月27日,左翼的红三军团在灌阳、新圩和兴安地区同白崇禧的部队展开了激战,持续了几天几夜,保证了左翼的安全。此时,红一军团前锋已挺进到湘江东岸,二师的四团是前卫团,他们迅速占领湘江上敌人的浮桥,抢占界首并伏击了迟来一步的广西敌军,然后将界首阵地交给红三军团六师守卫,就连夜向觉山和五团同阻击南向之敌,掩护中央纵队通过湘江和湘桂路。四团经过一夜急行军,天刚蒙蒙亮,也赶到了觉山。这时,五团在公路以东占领了阵地,一师一团也已在公路以西占领了阵地,四团遵照命令进入公路及其两侧的正面阵地,与七团五团并肩作战。正面的敌人是刘建绪的3个师。
觉山,北距全州15公里,它紧靠公路边。南面,离红军控制的湘江渡口20公里。一条公路与湘江平行,公路两侧是起伏不平的丘陵,长着疏密不匀的松树。觉山是扼守这条公路的高地,是敌人进入湘江的咽喉要地,红军要守的,就是这条通道。
天渐渐亮了。一直患疟疾正在发病的四团团长耿飙,带病站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杨成武劝他在后面稍作休息,由他到前面指挥,耿飙说什么也不肯。突然,敌人的飞机俯冲扫射,丢下一串炸弹,阵地上掀起了冲天的烟尘。接着,对面山上的大炮响了,红军的阵地立刻弥漫在一片火海之中,山上的树木被打得枝叶乱飞。接着,敌人从正面压过来,他们像一大群蚂蚁似的,直朝山坡拥来,先是匍匐,后是弯腰前进,见红军阵地沉默无声,以为经过飞机轰炸、大炮轰炸,红军的阵地已经被摧毁了,于是一面嚎叫一面直起腰杆子冲了过来。敌人完全进入了射击距离,突然,红军阵地上步枪、手榴弹、机枪一齐吼叫起来,敌人像被暴风摧折的高梁秆子似的,纷纷倒下。但是,打退了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再打退一批,另一批又冲了上来,从射击到拼刺,阵地上烟尘滚滚,一片喊杀之声撼动了山谷。
11月28日,敌“追剿军”第一路由全州向脚山铺地区的红军第二师发起进攻,桂敌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为了配合地面进攻,国民党军队的飞机也纷纷出动,轰炸、攻击红军坚守的阵地,企图采用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方法夺回渡河点,在湘江两岸围歼红军。
红军指战员坚守阵地,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
这一天清晨,天气晴朗,银霜遍地,秋风萧瑟,寒意袭人,红军站在觉山上,察看了周围的地形。觉山,北距全州三十来华里,它紧靠公路边。南面,离敌军控制的湘江渡口五十多里。一条公路与湘江平行走向,公路两侧是起伏不平的丘陵,有几座互相孤立的山岗子,比较难守。连绵起伏的丘陵地上,长着疏密不匀的松树。觉山是扼守这条公路的高地,是敌人进入湘江的咽喉要地。红军要守住的就是这条通道。如今公路旁稻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但树叶还没有脱落;满山的松树和一簇簇的灌木丛,约有一人多深,刚好成了红军的天然隐蔽物。看样子,红军一定要在这片山岭上守住,否则,山后一片平川,无险可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