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后,日本无法继续顽抗。8月14日,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8月15日,天皇在国内广播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对日战争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的结束比美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估计的时间提前了。胜利到来时,一直龟缩在西南的国民党军队不仅没有占领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连广州也来不及占领。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长期在敌后作战,并且从1944年就举行了反攻,所以,日本投降时,各地八路军、新四军已将日本军包围在城市据点里。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要在胜利之际控制华北的交通线是不可能的,甚至连华南都不能完全控制。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共产党,对美、苏两国施展了外交手腕。他一面抓紧时机和苏联签订了中苏条约,取得了苏联承认他的政府和将东北交归他控制的承诺,以便自己的力量可以达到离国民党控制地区最远的东北地区;一面又策划挑起美国和苏联的冲突,引导这两个强国走向新的战争。他知道,一旦自己从峨嵋山下来争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之果,毛泽东必然针锋相对,一场内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蒋介石就根本没有希望赢得这场内战的胜利,因为他的军队不可能在一个早晨便从西南开出而到达全国的各个战略要地。而要美国帮忙,就必然制造苏联支持中共的假象,促使美国和苏联冲突。
蒋介石的算盘使得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着新的抉择:
一、完全摆脱一切牵连;二、大规模地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败共产党;三、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显然,美国长期对华政策的根本目标即:影响中国,从使之成为远东和亚洲的主要稳定因素出发,美国政府是不会采取“摆脱牵连”这一可能的抉择的。
二次大战结束才几个月,美苏在东欧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美国深感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已难以遏制,它不愿再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出现在亚洲的东方,它必须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府,扼制中共力量的发展。
事实上,在当时的美国决策者看来,不论中国以后是否成为苏联的傀儡,只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取得政权,就不能允许。
然而,国民党政府似乎是扶不起的阿斗。
政治上,国民党意志消沉,官员贪污腐败,民心丧尽;军事上,国民党部队军心涣散,已经失去战斗力。
而共产党方面,却恰恰相反。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拥有占全国四分之一面积的解放区,三分之一的人口,130万正规军和260万民兵。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廉洁、有效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待遇平等,士气高昂。
国民党的弱点,恰好是共产党的优点。美国的决策者们深感痛心和失望。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中国必将是共产党的天下,它不能摆脱这种牵连。
于是,第一种可能的抉择被毫不犹豫地排除了。
大规模地进行军事干涉,美国政府又有难言之隐。
首先,饱经二次大战磨难的美国人民不愿再踏上血与火的战场。杜鲁门总统对这一点是看得很清楚的:“这样的思想甚至还没有表达出来,便会遭到美国人民的反对。”
其次,如果美国真要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能够做到吗?当然做不到。二次大战一结束,美国政府便将美军的人数由战时的八百多万降到四百多万。根据计划,到1946年底,美军的人数要控制在130万左右。因此,在国内美军大规模复员情况下动员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军队投入中国,那是极难办的。即使硬着头皮派军队去了,谁能保证美国就一定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
美国不敢贸然进行武装干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害怕导致与苏联发生直接对抗。美国在考虑其战后的对华政策时,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尽可能多地为美国捞到好处,而又防止苏联的翻脸。因此,在制定每一项较重大的对华具体政策时,美国总是要预测苏联会有何反应。二次大战后的苏联,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强国,美国不敢冒着与苏联发生直接对抗的风险来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在欧洲而不在亚洲。它不愿分散力量因小失大。
于是,第三种抉择便成了必然的了。
美国政府觉得采纳第三种抉择有这样几个有利的条件:
第一、1945年8月下旬国共两党开始和谈,两党之间已经产生了“国共代表会谈纪要”。在“纪要”中,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给予了承认,并同意“长期合作,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的人民在平时应享有的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当然,美国政府对国共重归于好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但杜鲁门总统认为,既然有了一个双方都签订了的协定,那就存在着对国共争端进行调处,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发生的基础。”
第二、“使中国成为远东稳定因素”,在美国看来,就是通过政治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中心的“统一、强大的中国”。美国是企图在不投入美军的情况下,置中国于美国控制之下。
第三、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国共争端而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要求,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也是一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所具有的,美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美国政府也希望蒋介石政府做一些改革,如组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亲美的联合政府。杜鲁门清楚地看到,以现在的中国政府,如不进行某些必要的改革,就可能失去政权。
第四、苏联在战后公开表示,国共争端应政治解决。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美国政府选取了第三种可能的抉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推文】《在北宋当陪房》《大将》《炮灰的人生2(快穿)》《赛博朋克:2075》《泰昌大明》【微信读书】《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天命在我》《朕就是万历帝》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