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之妙计【1 / 2】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一箭双雕之妙计

蒋介石眨巴着眼睛开始玩弄手段了,他当年能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和北伐军的总司令,并不是因为他作战骁勇,而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聪明之处。现在,他觉得又是体现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家胸怀的时候了。

眼下,美国已将他的精锐部队运送到了华北,东北虽然没有国民党的部队,但根据前不久签订的《中苏条约》,占领东北全境的苏联红军将把被占领土地移交国民党政府接管。这样,中国的大部分地方仍在国民党控制之下。在蒋介石看来,国军大兵压境,又有美国人的大力支持,龟缩在西北贫瘠之地的毛泽东是无法与占有天时地利的国民党军队较量了。但是蒋介石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军人,他知道抗战刚刚结束,全国人民都渴望着和平,渴望着重建家园,这个时候如果他来点燃狼烟,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他决不干这傻事。再者,《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何不利用天时地利,再加上必要的物质引诱,让毛泽东和朱德的军队不战而降呢?他决计找他的谋士赫尔利商谈去。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多雾的山城重庆,这样明媚气爽的日子实在难得。蒋介石披着黑色的拿破仑披风,在铺着鹅卵石的小径上悠悠地散步。

一个多星期前,也就是8月14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作为陪都的山城沸腾了。人们上街游行欢呼,鞭炮声、锣鼓声不绝于耳。不少人还给蒋介石送来鲜花和致敬信,赞扬他是一位胜利的英雄。然而,蒋介石无心与民同乐。作为政治家,他要考虑战后如何对付与他争夺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于是,他来到了黄山别墅,希望远离尘嚣,在静静的思索中寻求出一个制服共产党的办法来。中午午睡过后,赫尔利上山来看望蒋介石。两人在花园幽静处坐下,蒋介石便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欢笑,唯有我笑不出来。日本人战败了,但还有延安的共产党,他们仍然使得国家不得安宁。”

赫尔利哈哈一笑说:“蒋先生不必担心。我们美国不是已经将您的精锐部队运到了华北么?当然,东北现在还没有国民党军队,但是,依照刚刚签订的《中苏条约》,苏联红军只能把收复的东北三省交给您的政府军接管,而不会交给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这样,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在您的控制之下,龟缩在西北贫瘠之地的共产党能成得了气候吗?”

蒋介石愁眉依然紧锁:“大使先生,决不可低估共产党的能量,这是我几十年来得到的教训。毛泽东的军队被我从江西赶到陕西,在那块不毛之地上竟能发展壮大,足见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赫尔利端起石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胸有成竹地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借用一句中国古话,委员长现在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只要略施小计,共产党就可装入您的口袋中。”

“噢!”蒋介石来了几分精神,眨巴着狡黠的眼睛问道:“大使先生有什么高招?”

“蒋先生,您可以电告毛泽东,请他来重庆共商建国大计。”

“请毛泽东?”蒋介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瞪着赫尔利追问了一句。

“对,请毛泽东。”赫尔利侃侃谈道,“毛泽东精通历史,楚汉争霸时有一个鸿门宴的故事他不会不知道的。畏于您强大的军事力量,他肯定不敢来重庆赴这鸿门宴。到那时,您就可以昭示国人,是共产党不要和平。这样,共产党在国际上失去苏联的支持,在国内又失去民心,为求得生存,还不得乖乖地听委员长的调遣。”

“呵!这步棋的确下得妙。不过,如果毛泽东斗胆前来,那怎么办呢?”

“这种可能性极小。”赫尔利显出一副能掐会算的样子,“万一毛泽东真来,我们便见机行事,和他谈上十天半月,待您的部队到达各指定位置之后,再和他摊牌。那时候,毛泽东是笼中的老虎,要凶也凶不起来了。”

蒋介石点点头,觉得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方案。

傍晚,一封邀请毛泽东前来山城和谈的电报飞越千山万水传到了延安。电报全文如下: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