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阐述的齐家思想
周敦颐创立的北宋时期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而构建的。纲常即“三纲”和“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主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古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宋代涌现的一批实践儒家古训的志士仁人中,与周敦颐同时代的司马光,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史学家和文学家。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为了“齐家”,除了自己以身作则外,还将历史上记载的这方面的人和事写进《家范》4卷中,让家人以此为榜样共同治家。
“家范”,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成员的典范。《家范》以《序》、《治家》为开头,论述了治家的重要性和家庭各成员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家庭从《祖》开始,依次论述了《父》、《母》、《子》、《女》、《孙》、《伯叔父》、《侄》、《兄》、《弟》、《姨姐妹》、《夫》、《妻》、《舅》、《舅姑》、《妇》、《妾》、《乳母》18个家庭角色。
在这之中,司马光用大量篇幅讲述的是《治家》、《祖》、《父》、《母》、《子》、《女》、《兄》、《弟》、《夫》、《妻》这些家庭角色。
在《治家》一章中,司马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少数民族首领吐谷浑阿豺临死时,让20个儿子中的19人各折断一根箭,然后用绳子捆在一起,再让另一个去折这19支箭,结果折不断。
司马光用这件事告诫子孙: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有力量,就会克服困难和战胜外侮。这说明治家不能只顾自己一人,如果那样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司马光还提出当家人要治好家,必须对家人无厚薄之分。为此,他用孔子的话作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善为家者,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不饱,敝衣不完,人无怨矣。夫怨之所生,生于自私,及有厚薄也。”
意思是说:家里的财产分配均匀,就没有人贫穷;家里的人能够和睦相处,大家就会团结在一起;家人相安无事,家庭就不会有祸害。善于治家的人,将所有财产都平均分配,即使是每天吃粗茶淡饭、穿破旧衣服,甚至吃不饱穿不暖,人们也不会有怨恨产生。怨恨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家长自私自利而且对待别人不公平。
在《祖》一章里,司马光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说,北宋时期一位名臣的祖先不教子孙礼仪和德操,只留下丰厚的财产,结果自己卧病在床,儿孙们偷去钥匙争抢财产;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他教育儿子不与别人争封地,结果封地世袭10多代。
司马光用这两个故事告诫家人:做祖辈的应从长远考虑,做真正有利于子孙的事,这样才能弘扬正气,家族兴旺。
在《父》一章里,司马光用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大夫石蜡谏卫庄公的话说明做父亲的应该如何教育子女和疼爱子女。石蜡的谏言是:“臣听说过疼爱孩子要用义德规行去教育他,使他在人生路上不走邪路。过分宠爱会使他产生骄傲、奢侈、淫荡、放纵,这四者会使他走上邪路。教育孩子应该从小抓起,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而放纵他。”
在这一章里,司马光还用曾子妻子哄孩子不哭时说过回来杀猪给孩子吃,后来曾子真的杀了猪的事,告诫做父亲的不能对孩子说假话。此外,司马光还用陈亢的事说明教育孩子一定要多读书、懂礼仪,这样才会使他们有出息。
在《母》一章里,司马光说:“做母亲的不用担心她不疼爱孩子,担心的是只知爱孩子而不知教育孩子的道理。”他认为做母亲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司马光在这一章中讲述了很多故事:作为母亲应该像周文王的母亲那样,从怀孕起就进行胎教;像孟母那样择邻而居。
他还引用唐代侍御史赵孟武不读书,去打猎,用猎物孝敬母亲,遭到母亲训斥,儿子听后发愤读书,考中进士,当上廉官。唐代天平节度使柳仲郢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发愤读书,用苦参、黄连碾成粉末,与熊胆和在一起,每晚让孩子口含读书,免得打瞌睡。
他还讲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田稷子用下属贿赂的金银送给母亲,母亲没有要,反而说:“这种事只有不孝顺的儿子才会干,你不是我儿子。”
田稷子羞愧不已,把金银退回给下属后又到齐王那里去请罪。齐宣王表扬了他母亲,看在他母亲的面上没有给他定罪,而且官复原职,另赐金银给他母亲。
他还讲了汉代京兆尹隽不疑每天审判囚犯后回家,母亲必问:“今天有没有冤枉好人?”如果听到有人喊冤时,她就吃不下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明不残忍,无冤案。
司马光还引用东晋陶侃借管理鱼池之便,腌鱼送给母亲,均遭到母亲的训斥等。告诫天下做母亲的都要教育孩子走正路,当官就要当清官。
在《子》一章里,司马光用大量篇幅讲述了历代做儿子的如何孝敬父母的事例。
说的是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其所有让父母吃好穿好,不生气;父母有病时,儿子应该千方百计,哪怕是变卖所有家产也要给父母治病,有的甚至亲自去尝粪便帮助医生用药;父母死后要安葬好并在逢年过节时祭奠。所举例子中有汉文帝、北齐孝昭帝、孔子、孟子及历代大臣显贵等孝敬父母的事例,也有因为尽孝而在民间被奉为楷模的普通百姓。
在《子》这一章的最后,用《礼记》中《内则》里的一段话告诫天下做儿子的要真正孝敬父母,必须在父母生前死后都要做好事,不做一件坏事,给父母带来好名声。如果做一件坏事,给父母带来恶名,那就是大不孝。如果能使父母荣耀显赫,那才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他认为,做儿子的要做到:处上位不骄傲;处下位不作乱;在众人面前不争高低。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即使每天给父母煮牛羊肉吃,也算不上是孝子。
在《女》一章里,司马光告诫做女儿的一定要做个贤女,嫁出去也要恪守孝道。做贤女必须读《论语》、《诗经》、《礼》等经典著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君子之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