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1章保证新安江水电站工地通讯
1956年9月,在广东当电话兵的小伙子宋书元就要从部队退伍转业了。当时宋书元面临着两种选择:是回河北唐山老家,还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建设第一线去?
宋书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当时,和宋书元一起退伍的战友有200多人,他们有的到海南工地,有的去修建铁路,宋书元则和另外55名战友一起,选择到中国水力水电局第十二工程局新安江工地建设水电站。
从广东到浙江的路上,宋书元心中十分地激动,但那种激动,更多的只是年轻人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兴奋,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参与建设的将是中国水电站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宋书元下车后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建德的山山水水好美呀。”但更让他激动的是,他很快就知道了自己即将参与建设的是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制设备和自行安装的大型水电工程。宋书元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尽管在当时,西铜官、汪家、朱家埠等地还是一片萧条,他们只能在那种竹叶当瓦、竹扁当墙,四处漏风,外面下大雨里面就要下小雨的毛竹棚里居住。但在宋书元看来,新安江是那么的美:这儿山是碧绿碧绿的,天是瓦蓝瓦蓝的,水是清澈见底的。
整整一个多月,在上级还没有给他们安排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宋书元便和战友们一起,天天爬山涉水,几乎把驻地附近的山走了个遍。
宋书元他们在部队当的是电话兵,到工地上,大家自然就被分到了水电大队的通讯队。
因为早就对工地附近的地形了然于胸,到架线装电话时,他们的工作就十分的顺利。树木头电杆,拉电话线,装电话,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工地上的电话一只只地多起来。
1957年下半年,西铜官对面安装了第一个有着50门电话的交换机组,库区蓄水后,这个交换机组又搬到了林子坞,再后来,朱家埠也建了一个100门的,罗桐埠建了一个20门的,紫金滩建了一个20门的,紫金滩这个,后来还扩容,增加到了200门。
相对于搞土建的工人,宋书元他们要轻松很多,但也还是十分的劳累。特别是雨雪天,因为木头线杆承受不了电话线的重压,经常会时不时地倒掉,从而中断通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