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陈玉书
1941年,陈玉书出生在印度尼西亚。1960年,陈玉书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教。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像陈玉书这种祖辈寄居国外的侨民,立刻成为打击的对象之一。为了摆脱身心的折磨,1972年,陈玉书奔赴香港,赤手空拳的他只好从苦力做起。他当过地盘工、仓库管理员……
1979年中国大陆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为世界商人提供了许多发财机会。陈玉书购买了2000多万元的景泰蓝,一举发家,成为闻名全港的“景泰蓝王”。
香港地产受政治的影响,楼价屡次大跌。陈玉书分析时局,倾囊而出,趁低吸纳。骚动平静后,他已跻身于香港巨富之列。
从签证文书到“景泰蓝王”
有一次他失业了,碰巧太太又怀孕了,恶劣的环境下无法再哺育一个小生命,只能忍痛打掉孩子。
一天,陈玉书偶然来到维多利亚公园,正好看见一位少妇在和孩子荡秋千。少妇体弱无力荡不起来,陈玉书上前帮了她一帮。没想到这一把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原来这位少妇的丈夫是印尼驻港领事馆的一位高官。她得知陈玉书曾是印尼人,就热心地把他介绍给丈夫,她丈夫为陈玉书谋到一个能为印尼商人办理签证手续的职位。陈玉书在很短时间里赚到了5万港元。在20世纪70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1979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为全世界的商人提供了许多发财机会。陈玉书来到北京购买了5万元港币的景泰蓝。虽然他深知景泰蓝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但是这一次做生意,他还是有些提心吊胆。可喜的是,这些景泰蓝十分抢手,一到香港便脱销了。
1982年景泰蓝市场越趋萧条,北京工艺品公司库存的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景泰蓝滞销,当时曾有几批港商想趁机低价进货,但一见数量如此庞大,都知难而退了。陈玉书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深信景泰蓝绝不会长期滞销,不久将会解冻成为热门货。如果买下这批货,等于把北京的仓库搬到香港,他将成为全世界的景泰蓝供应商,所获利润难以估计。
思考再三后,他决定,订下这批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青连浮沉录》《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地主家没有余粮啦》《洞中避难所》《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大道朝天》《郎欺》《1978合成系文豪》
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