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苏—37战斗机

俄罗斯苏—37战斗机

概述

苏—37,是苏—27的改进型,是一种具有矢量推进器的超机动战斗机。苏—37的试验机是从苏—35的原型机发展而来,于1996年四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试飞基地进行了处女航。

苏—37的发动机不仅比以前的苏—27系列有更强的常规推力,而且它的AL—37FU发动机有液压控制的喷管可以在水平—15度范围内转动。矢量推进器和飞行控制系统完美结合,不需要驾驶员操控。

一个紧急系统可以使喷管在飞行时失控的情况下恢复水平。

苏—37装备了新型的更强大的NIIPNO—11M脉冲多普勒相控阵雷达和NIIPNO—12后视雷达及后射导弹系统,使驾驶员能向在苏—37后方的目标开火。苏—37是第一架装备了矢量推进器的航空器因此能与F—22一较高下。

而Lyulka并未就此止步,一种新型的轴对称喷管正在研制当中,它将用于S—55,苏—35的单引擎改进型。同时矢量喷管也将装备到苏—35上,使之具备末段速度控制能力。

苏—37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始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动性战斗机,苏—37在苏—27基础上为俄罗斯空军研制一系列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多功能战斗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苏—37采用“不稳定三翼面”气动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量控制系统与收音机电传操纵控制系统的一体化,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所优异的气动性能,因此,使苏—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样也可以具有高机动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锁定和攻击目标。

该机采用了集成式远程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现代化的数字式武器控制系统,可以推带14枚空空导弹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视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跟踪15个目标,4个厂角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器用于显示战术和飞行—导航数据。

苏—37原型机于1996年4月2日首飞,在1996年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分开露面,它所完成的“尾冲”、“钟”等机动动作都属首创,使其成为公众先进军机中的“明星”。

圆周机动就是大迎角眼镜蛇动作接低速环形垂直旋转,使水平姿态的飞机快速与360度小半径跟斗融合一起。钟形机动就是从垂直爬升开始降速到顶点处的零速,并将这一位置保持2到4秒,然后向后倒仰,垂直下落并滚转到另一个平面上。

一些军事评论家认为,苏37的圆周机动和钟形机动代表了当今在研机型的最高水平,这些机动动作在与F22等隐形战斗机的遭遇战中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军用航空科技知识(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