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英国闪电战斗机
简介
该机最突出的特点是上下并列的发动机。之所以如此,贤庭居士我认为:设计师为了抬高座舱,改善飞行员视野,才采用了这种令人惊奇的设计。“闪电”式截击机为了在机首的激波锥内安装雷达,不得不加大其直径。
同时,为了合理为两台发动机供气,进气口直径也要加大。如果按照我国的歼八方式水平安置发动机,则可能造成座舱过低、视野不佳的后果。在进气口直径、激波锥大小既定的情况下,上下并列两台发动机的直接后果就是抬高了机身与座舱,也加大了机翼的净面积。假如采用类似F—100“超级佩刀”的椭圆形进气口,可能会造成正圆形的激波锥与其不匹配。如此看来,上下安装两台发动机实属明智之举。
另外,“闪电”式战斗机的机翼设计的也很有趣。见过该机实物或模型的朋友都知道,该机的机翼扭转得很厉害。与多数飞机不同,该机的主起落架在机翼上向外收起,翼下空间有限闪电战斗机,迫使设计人员不得不将副油箱安放在机翼上。
参数
翼展10.61米;机长16.81米;机高5.97米;机翼面积44.08平方米,主轮距3.89米;闪电战斗机飞机正常起飞重量18000~19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1770公斤;空重13400公斤,空战重量16600公斤。机内携油量3800公斤;全机的空战推重比8.7牛/公斤,最大翼载494公斤/平方米,最大使用过载7.0;最大平飞速度2335公里/小时;或1200公里/小时;最大允许表速125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957公里/小时;水平加速时间210秒;最大爬升率254米/秒;实用升限18300米,作战半径370—830公里,转场航程204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800米,着陆滑跑距离780米。
结构
英国人的飞机设计一贯标新立异、也一直保持其独特的风格:美丽、怪异、再加一点浪漫。“闪电”式战斗机的设计特点,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值得我们玩味一番。“闪电”式战斗机的气动布局,采用后缘切口的三角形上单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2台发动机上下排列于机身内,整个机身的面积分布符合于面积律要求。
“闪电”式战斗机的机翼是一种悬臂式上单翼。采用英国电气公司自行开发的ASN1/3基本翼型。前缘平均后掠角为60度,后缘后掠角52度,相对厚度大约5%。为了改善流场,机翼前缘开有一个缺口,它的作用相当于涡流发生器。机翼采用全金属五梁抗扭盒形结构,其铝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约5毫米。在主起落架舱处采用波纹板夹层结构的壁板蒙皮,左右两侧的机翼在机身中线的中央翼肋处对接。翼盒的内侧为整体油箱,外侧则为主起落架舱。机翼上的副翼呈长方形,具备“角式补偿”,并位于机翼外侧平直后缘上,和机身的纵轴垂直,利用液压助力器操作。大面积的单块襟翼在下偏时平行于机身纵轴进行移动,也由液压驱动。此外,襟翼和机翼前缘的内部均被用作燃油箱。
“闪电”式战斗机的机身横截面形状接近于竖长方形,纵向轮廓线几乎均呈直线。而且它的截面积沿机身纵向的分布几乎是不变化的。在机腹下,有一个“闪电”式战斗机独有的保形吊舱,它和机身腹部圆滑过渡,阻力被减至最小。吊舱的前1/3一般用来安置军械、而后2/3用来容纳燃油,真可谓用尽心计。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后机身上面、垂尾前方安装了两块液压作动的减速板。
“闪电”式战斗机的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平尾翼尖和方向舵采用蜂窝结构。单块式全动平尾的安装位置很低,籍以避开机翼的尾流。平尾前缘的后掠角为60度、和机翼相似。它的面积差不多等于机翼翼根后部的那个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顶部呈平直方角形状。“闪电”式战斗机的尾翼都没有考虑采用调整片。所有操纵面都用液压助力器进行驱动。
“闪电”式战斗机的起落架采用了可收放式前三点方式,而且均采用单轮构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机翼内,收上时机轮必须转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面不能操纵转向,它在起飞后向前收入机头内。飞机的主起落架采用多作动筒板式刹车和防滑装置。另外在后机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径为4.88米的减速伞和一个着陆钩。
“闪电”式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有多种,F.3、F.6和F.55安装2台埃汶300系列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其单台非加力推力为5750公斤,加力推力为7400~7420公斤,推重比43.2牛/公斤。而且上方一台的安装位置比下方一台靠后,它们合用一个进气道。燃油主要容纳在机翼抗扭盒的内侧部分、机翼前缘和襟翼里面。F.6和F.55的吊舱油箱之容积已经增加到2720升,续航能力因而增大20%。转场时机翼上还可以“驮带”两个被架在支架上的1182升容积的副油箱。
“闪电”式飞机的座舱具有增压和空调装置,采用马丁·贝克公司生产的BS4—CMK—2型弹射救生座椅,具有在0高度和167公里/小时以上速度的条件下弹射救生的能力。座舱盖呈流线型、采用两段式后铰链开舱构型。
“闪电”式战斗机的系统和设备中包括以下装备:座舱增压和应急氧气供应系统。它的压差为0.28公斤/平方厘米。电源为一台29千伏安交流发电机、一台28伏直流发电机和28伏电池组。装有和高度保持和仪表着陆系统交联的自动驾驶仪。通讯设备是特高频—甚高频收发机和备用特高频电台。
飞机的导航设备为塔康导航系统、特高频归航设备、敌我识别装置、仪表着陆系统及该系统的无线电信标和下滑指示器等等。可供替换选用的设备还有甚高频电台、甚高频全向信标机、无线电罗盘等。机头锥体内安装有AirpassA123S型单脉冲火控雷达以及标准的战斗机轻型瞄准具。雷达的作用距离大于56公里,作用范围方位正负45度。
“闪电”式战斗机的军械多种多样,但基本用于空战。其射击火器在F.1和F.2改型上为2门30毫米阿登机关炮,而在F.53、F.6和F.55三种改型上则被取消。不过在机腹的吊舱最前段内可以安装2门带弹120发的阿登炮,当然也可以只装燃油。吊舱的这个前段是可以更换的,其他形式的前段可以成为供选择的军械舱英国闪电战斗机,比如在这里面可以携带两个50.8毫米无控火箭弹的发射巢、或是5台Vinten360型70毫米照相机、也可以是夜间照相机和线扫描设备。2枚火光或红头式空空导弹通常被挂在前机身两侧的水平状挂架上。
机翼下的2具挂架可各挂1枚454公斤常规炸弹、或2个马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巢、或2枚对地照相时照明用的闪光弹。左右机翼上方的支架除了可“挂”2具转场专用的副油箱以外,还可选择携带2颗454公斤级炸弹、或2个马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巢。
战绩
“闪电”是英国航空工业自行设计并制造过的唯一一种二倍音速飞行的双发单座喷气战斗机。在后来与美军的联合演习中,竟多次成功“拦截”在高空飞行的U—2飞机,为此赢得了军方的青睐。
“闪电”飞机最先是由英国电气公司以纯粹的超音速研究机开始设计研制的,后来又以P—1的代号转为实用型超音速战斗机投入进一步的开发。1952年12月,装第一种后掠机翼方案的试验原型机实现首飞。它的最大设计特点是在后机身内使两台埃汶喷气发动机别出心裁地呈上下重叠安装。该机采用机头进气,在后来战斗机型的圆形进气口中央有一个内装火控雷达的固定式调节锥。
该机的机翼设计也很独特:前缘后掠60度,并带缺口,后缘沿飞机纵轴互为垂直的方向切平,这样的机翼平面形状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而更有趣的是该机的副油箱或导弹被高高地“驮”在机翼上表面的挂架之上,所以投出时需要采用弹射方式。这种飞机的前机身可装2门阿登机炮,前机身侧面可挂2枚火光型或红头型导弹,机腹下各种尺寸的流线型囊式保形吊舱,用来安装机身内已安放不下的武器和燃油,像个下垂的大肚皮,吊舱的前半段可装火箭巢或机关炮等武器、后半段都用来装燃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