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前进号角:四个现代化构想首次提出》最新章节。
第4章科学院推出系列举措
1956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以及电子学研究所的筹备委员会,华罗庚、钱伟长、李强分别任这3个筹委会的主任委员。
半导体方面,则先在应用物理研究所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小组,由王守武负责。除了把科学院现有的这几个学科的有关研究人员集中到这几个研究单位以外,还从产业部门和高等学校调集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
其次是在某些高等学校设置相应的新专业,科学院利用讲习班等形式协助培养研究人才。同时,调整留学生的学习科目,使更多的人进入新学科领域学习,同时选派人员到苏联进行一至二年的学习,掌握新学科。再次是建立协作关系。
中国科学院的这一系列举措,是在《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的紧急措施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一方案简称“四大紧急措施”。四项紧急措施的制定,要从“十二年科学规划”谈起。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会议以后,在全国很快出现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过了五天,在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出了“向现代科学大进军”。号召并要求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部门,在4月份以前,制定出1956到1967年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对这个规划的总的方针和要求,周恩来同志也作了明确指示,他说:
这个远景规划的出发点,是要按照需要和可能,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来,把我国科学事业方面最短缺而又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充起来,根据世界科学已有的成就来安排和规划我们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这成为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总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制定这样一个科学规划,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中央对此非常重视,除决定由周恩来同志亲自抓以外,还决定由陈毅、李富春具体组织领导。聂荣臻直接领导武器装备方面的规划制定工作。
195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制定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专门会议。对制定这个规划的意义、方针、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人地研究。
为了加强领导,国务院在这次会议上还决定成立由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组成的10人小组,负责主持和领导规划的制定工作。其成员有:范长江、张劲夫、刘杰、于光远、武衡等同志,后来杜润生同志也参加了这项工作。
在制定科学规划的过程中,参加制定规划的同志首先研究了方针、原则问题。关于方针问题,大家提出两条路线。
一条是一切都靠我们自己从头摸索前进;另一条是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先学会世界上已有的科学成就,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讨论,大家同意了第二条道路。认为这是追赶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符合多、快、好、省精神的正确方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