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股市传奇的杨百万【1 / 2】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第18章股市传奇的杨百万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仓库保管员的公职,怀揣着两万元积蓄作为本钱,利用“时间差”和“地域差”,做起了国债买卖。

由于进出银行的国库券数量巨大,“杨百万”引起了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注意,银行内部对这种行为颇有争议:如此巨额买卖国库券是否属于个人经营金融业务?要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业务。

同时这种行为是不是属于投机倒把也是争议的焦点。不要说对此银行搞不清,“杨百万”自己心里也不踏实。

他跑到市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填写了人民来访的单子,然后向有关领导讨说法。他掏出口袋里的《金融时报》,指着上面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的一段话道:“你们行长在报上讲,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进国库券,随时随地卖出国库券。”

这句话把政府有关人员说得一时语塞,等缓过神来,人家的回答也很巧妙:“开放国库券转让,目的是为了提高它的信誉,你说合法不合法。”

杨怀定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毕竟是优秀工人,他不愿意被人看做投机者,既然国家放开了国库券市场,允许买进卖出,那么他就去上海工商管理部门申请个体户执照。

“职业投资者?”办理执照的还没听说过有这个行当,只好发给他一张“待业证”。

1989年,他又到税务部门去要求纳税,税务部门表扬了他主动报税的做法,但根据当时国家的规定,国库券买卖是免税的,税务部门自然也没法征他的税。

在经历了一番“正名”之后,“杨百万”正正规规地建立起自己的证券投资办公室,以每月200元的工资雇用了自己的员工,由手下人跑全国各地,收集国库券。

“那时候我至少赚了四五百万,在上海滩和全国都出名了。”杨怀定称。

多年之后他才知道,时任央行行长的陈慕华曾说,“杨百万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杨百万真后悔自己当初没能放开手脚大干。

由于当时还没有百元面值的钞票,一万元10元面值的钞票重0.6公斤,50万元就是30公斤,带在身边跑长途很不安全,所以“杨百万”就到公安局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上海的《解放日报》还特别刊登了这条消息。

后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他又成为上海第一批股民。从炒国债到炒股票,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达到上百万元,那时候人们就给了他“杨百万”这个形象的称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探虚陵现代篇》《1979黄金时代》《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跳跳糖小说】《修仙女配谋长生》《三塔游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